短期發展目標 (Short Term Goals)
中期及長遠目標 (Medium and Long Term Goals)
陳綺綺老師 鄧曉琳老師 周傑鴻老師 葉銘杰老師 蘇國華老師 隋緣老師 張榮澤老師(副組長) 李嘉強老師(組長)
更新中...
活動主題﹕Egg in a bottle
活動描述﹕學生透過活動,認識氣體定律,理解氣體在處於平衡常態時,與壓強、體積和溫度之間的關係。
活動日期 : 30/10/2024
活動時間 : 13:15 - 13:45
地點 : 下禮堂
相片﹕
活動主題﹕滴水不漏之謎
活動描述﹕運用水分子的表面張力,使空氣無法穿透水表面來進入杯子,因此可將水鎖在杯中。硬幣被安置好後,兩杯緣與硬幣形成的夾角縫隙處,因水分子間互相吸引,產生表面張力效應,使空氣無法穿透水的表面進入杯內,所以水可以完全被鎖住而不流出。
學習重點﹕認識水分的表面張力
活動日期﹕3/2023
活動時間﹕午飯間段
活動地點 : 下禮堂
負責老師﹕陳綺綺老師 及 鄧曉琳老師
相片﹕
日期: 2024年11月4日 - 2025年2月28日
目標:班制種植比賽已完成三次數據收集,各班Stream大使除收集數據,亦負責照顧盆栽。是次比賽為各班準備了一個數據收集儀器,一盤盆栽,營養液。是次比賽主要為中一至中五參與,中六班別則為自願性參與,現時所有中六班別亦有參與數據量度,此次活動實現全校參與。
參與同學:Stream 大使活動
負責老師:陳綺綺,隋 緣
日期:2025年2月8日
目標﹕促進學生在科技領域的進步,培養對機器人技術的興趣,並透過編程機械人足球賽競技活動促進參賽隊伍之間的交流與合作,研究並探討解決問題的方法。
成績﹕冠軍
參與學生﹕3D 呂思衡,3B 郭凱瑜,4D 鄧文鍵,3D 詹俊傑
負責教師﹕劉緻謙老師,李嘉強老師
日期:2025年1月24日(星期五)
負責老師﹕張榮澤,李嘉強
服務生﹕
日期:2025年1月24日(星期五)
負責老師﹕周傑鴻,李嘉強
服務生﹕
日期:2024年11月4日
目標:同學前往香港青年廣場了解香港環境保育以及生涯規劃的講座,希望同學能為香港的未來作出一分貢獻,並裝備自己,了解香港的環境規劃及歷史。同學亦親手種植盆栽,了解不同植物的品種,同學能親身體驗種植的有趣之處,並意識到自己在保育環境中的角色,並對可持續發展和生物多樣性作更深入的了解。
參與同學:Stream 大使活動
負責老師:陳綺綺,隋 緣
日期:2024年10月7日(星期五)
目標﹕向新民學生介紹水耕種植的方法以及條件,並且讓初中及高中每一班同學負責種植植物於我們的水耕種植機。並希望培養學生的責任心,並提高他們參與學校的活動。學生亦要定期記錄植物的生長和健康並撰寫報告記錄文件。
參與同學: Stream 大使活動
負責老師﹕陳綺綺,隋 緣
目標﹕旨在通過體驗式學習過程,包括模型設計和電子系統的建立過程,讓在科技具潛質的學生能發揮所長,綜合學生在學校各學習體驗,同時促進學生對海事產業的發展和認識,從而為國家培養創新及科技人才。活動中,學生能認識船體的基本科學原理例如上升及下潛的原理、船體設計概念、3D設計及3D打印操作智識。
參與學生﹕2C吳與齊、吳多森、陳安懿 及 趙載灃
負責教師﹕陳綺綺老師
相片﹕
負責老師﹕鄧曉琳老師
相片﹕
作品﹕
目標﹕透過參與建築設計及藝術創作比賽,望學生能了解及欣賞中國建築及工藝,激發學生對建築設計及藝術創作的興趣和熱情,提升學生的創新思維和實踐能力,並學習匠人及工藝師的堅毅精神。
香港故宮文化博物館一故宮文化工作坊
故宮文化工作坊一守護太和殿
日期:2023年11月15日(三) 時問:下午二時三十分至四時三十分
地點:香港故宮文化博物館
第一隊
4C 李俊頡、5D 陳澤霖、5D 梁瑞文 及 5D 余鎮鵬
第二隊
2D 呂思衡、2D 詹俊傑、5D 陳智朗 及 5D 王道銘
目標﹕通過航行器模型的設計和建造,促進科技應用及實習,從而培養創新人才。
包括:
工作坊﹕香港大學
比賽地點﹕英華書院
參與學生﹕
1D 彭永炫 歐柳君 梁業欣
4D 陳澤霖 王道銘 陳智朗 陳穎妍 何傑城
負責老師﹕李嘉強老師
智能水種植物培育計劃
計劃目標
1. 藉「智能水種植物培育計劃」推動班級經營,綜合與應用科學、編程教育,推動STREAM Edu.;
2. 鞏固天主教五大核心價值,對「生命」、「真理」和「愛德」、「正向校園」;成就「正向教育」;
3. 藉計劃促進學生成長,培養學生欣賞自己與別人合作學習;促進師生、生生關係,提昇校園歸屬感。
學習重點
1. 藉「智能水種植物培育計劃」以智能裝置分析和培育的生長規律,培養學生「動手做」能力,對培植、種植、移植植物的能力,建構及合作經營智能種植苗圃;
2. 對「生命」的關注,培養學生勤勞、協作等共通能力;結合資訊科技科、宗教及德育、生物科等知識和素養,發展解決問題的能力;
3. 藉計劃掌握智能灌溉、溫控、光控及全天候監察系統的編程教育學習,持續「學會學習」,達至「終身學習」目的
教具
1. 智能種植苗圃組合
2. 智能灌溉、溫控、光控及監察系統
3. 智能電腦或平板電腦
4. 智能搖控種植苗甫軟件及編程碼
學與教及執行程序
1. 全校24班及班本代表「智能水種植物培育計劃」,簡介會,進行測試程序效果
2. 各班選取代表班本植物,撰寫google sheet frame計劃書,進行培植、種植;
3. 24班班本代表於星期二、四;或星期一、三 (早會前、小息、午膳、放學後)進行培植紀錄;
4. 學生利用智能電話或iPad進行編程,教師巡視學生程序編寫及培植過程
對象﹕全校24班及班本代表
時段﹕2022年10月– 2023年5月 (除中六級 2022年12月)
活動重點在於回應STEAM中各元素:
S - 探討滾珠在滾下時,滾珠的自身重量、滾珠的物料選用及其阻力、滾動速度及彎道設計的關係。
T - 機電馬達的控制及應用,包括控制電壓及電流的輸入與其實際效果整合。
E - 培養參與同學「動動手」能力,搭建出一個完整的滾珠系統,當中同學需要考慮利用不同方法,把配件製作出來(例如3D 打印,並加到機器上,做出有意義的效果。
M - 量度滾珠的停留時間,並探討彎道設計與其關係。
共通能力 - 活動中,同學需要堅毅地探索不同方案,經歷多個循環的PIE過程來完成系統。活動能培育同學的「勤勞」、「承擔」及「堅毅」精神。
活動日期﹕9/7/2023
交流地點﹕迦密愛禮信中學
相片﹕