E 字典 主題:實質利率 題:通縮令人愁 

   近期甲類消費物價指數,及綜合物價指數均持續下跌,令實質利率不斷攀升。實質利率是甚麼?為何通脹下跌,實質利率就會上升?   費沙公式(Fisher equation)指出:名義利率 = 實質利率 + 預期通脹率   換句話說,實質利率 = 名義利率 - 預期通脹率   銀行的存款利率、借貸利率等便是名義利率。在借貸方面,實質(借貸)利率是指借貸利率在扣除通脹後,你真正需付出多少來借取款項。 若預期通脹率持續下降,甚至出現負數(即是通縮),本港的實質利率就會不斷上揚。這究竟對我們有甚麼影響?   假如你向銀行借 $10 萬,借貸的年利率為 10%,若一年內的預期通脹率是 5%,將借貸利率扣除通脹率後,銀行實際只收取到 5% 的利息收入,因一年後取得的 $10,000 利息只相等 $5,000 的購買力,而你變相只需支付 5% 的利率便可取得借貸。 相反,如預期通脹是負 5% 的話,那麼實質利率便是 15 %,這代表你需付出較高的成本才可取得借貸,因將來的 $10,000 可以購買價值相等於 $15,000 的貨品及服務。 簡單而言,通脹令金錢貶值,相反地通縮令金錢升值。所以通縮對於需要借貸的公司或市民是不利的,因通縮令他們的經營成本及還款額上升,增加他們的負擔。